通知公告

龚人放先生生平

        龚人放,男,永乐高131net登录俄语系教授、俄罗斯语言文学专家。1915年生,吉林双阳县人,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先后在西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永乐高131net登录任教。曾担任俄语语法、俄苏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编写《俄语语法》。离休后主编了《俄汉文学翻译词典》,著有回忆录《乐观人生》。

       龚人放先生1915年6月生于吉林省双阳县。经历了东北沦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33年他弃文从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从此开始学习俄语和专业课程。在亲眼目睹了日本强盗屠杀我国爱国志士的惨剧,亲身感受到奴化教育的屈辱之后, 19岁的龚人放先生不甘心做亡国奴,于1935年毅然离开东北老家,只身入关到北平求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龚人放先生进入北平东北大学学习,该校是当时东北流亡学生开展抗日救亡的中心。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不久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撤掉支持爱国学生的北平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并要改组东北大学,龚人放先生挺身而出,参加到“民先”组织的护校活动之中。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龚人放先生辗转到了西安,不久转学进入西北联合大学(后改为西北大学)。在此期间,适逢曹靖华先生在校讲授俄苏文学。曹老的教诲,文学的感染,奠定了龚人放先生一生从事俄语语言和文学工作的志向,从此他又弃理从文。然而,在外有日寇侵略,内有国民党反共、镇压进步力量的年代,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学子们实难有伏案就读的安宁时日,进步教授也动辄受到迫害。1938年,曹靖华等13名西北大学的教授被当局无理解聘,学生群起反对,联名 “上书”校方,要求当局“收回成命”,龚人放先生也是签名者之一,随即受到迫害。为此,在1941年毕业时虽有老师力荐,龚人放先生未能留校任教。直到抗日胜利之后,龚人放先生于1946年才得以受聘于母校任教。1948年春,龚人放先生决定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前先到南京找到曹靖华先生,寻求支持。由于国民党封锁道路,且北平解放在望,按照地下党的安排,曹靖华和龚人放先生均决定留在北平,一边在清华大学教书,一边等待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12月,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和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聘请龚人放先生主持新创办的“广播俄语讲座”,他为此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广播俄语教材。教学之余,他每周六和周日晚间到前门箭楼和后门鼓楼对学员进行当面答疑和辅导,收益者数万,在新中国开创了普及俄语的先河。与此同时,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聘请龚人放先生为俄文夜校副校长,并担任实际工作,他经常奔波在东西城各点讲课。在这期间,他还在苏联大使馆给工作人员讲授汉语语法,为中苏友好作了大量的工作。
        为了顺应时代需要,龚人放先生在《广播俄语讲座教材》之后,又在1949年出版了《俄文文法》,并在此基础上改写为《俄语语法》(上、下册),于1953年分别由中华书局和时代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实用俄语语法课本和参考书。
        在上述各项成就中,很多都是龚先生的“兼职”工作,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岗位先在清华大学、后在永乐高131net登录。除授课外,他还辅助曹靖华建立永乐高131net登录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物色并推荐俄语方面的专家、教授,是永乐高131net登录俄语系建系六大教授之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作为永乐高131net登录代表的龚人放先生参加核心组的工作,并在周培源组长的领导下,同其他院校的代表共同解决有关专业调整、合并等问题。在俄语系创系伊始阶段,针对当时照搬莫斯科大学教学大纲现象的出现,龚人放先生及时提出了“他山之石只可借鉴,不可照搬”的主张,受到曹老的重视,全系上下达成一致,决心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路子。
       龚人放先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系和外系先后讲授过俄语语法、俄苏文学选读等课程以及果戈理、高尔基等作家研究的专题课。上个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龚人放先生一直担任公共俄语教研室主任,期间他始终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注意组织教师结合教学进行科研,使大家各尽所长,针对公共俄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出多部教材及其它著述。它们为永乐高131net登录公共俄语教研室其后编写出高质量的、为教育部所推荐的教材打下了基础。
       龚人放先生爱好俄苏文学,尤其是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当代戏剧作品。1952年他译介了抨击官僚主义的剧作《绿街》,并于1954年由哈尔滨铁路文工团在全国巡回演出百余场,活跃了解放初期中国百姓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后他又先后译介了反映苏联当代生活的戏剧作品和电影文学剧本六部,包括《云雀在歌唱》、《最后笑的人》、《嫁妆》、《深入勘探》、电影长诗《南极洲的发现》以及报告文学《天涯海角》、《执行法院判决》。《云雀在歌唱》于1956年被湖南省话剧团搬上话剧舞台。
       改革开放以后,年逾花甲的龚人放先生又恢复了青春。他自勉道:“历尽沧桑苦,白头人未老,喜逢春烂漫,知时勤耕耘。”80年代初,龚先生把青年时代便已萌发,埋藏心底数十载的愿望向党组织倾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要“努力把十年动乱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交给党安排,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些贡献。”1983年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1984年后退居二线以后,龚人放先生更加“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五四”科学讨论会上他都争为人先,宣读论文《高尔基长篇小说〈母亲〉的语言艺术》、《果戈理喜剧〈钦差大臣〉的讽刺语言》、《谈谈文学翻译》、《翻译浅谈》等。他还为公共俄语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法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80年代初便主持并参与编写出《俄语语法(词法)》一书。此外,他还应邀审校了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高校俄语教材,受北京市公共俄语教学研究会的委托,草拟“公共俄语文科教学大纲”,以规范并提高教学质量。1987年,高教一司委托龚人放先生为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学院设计的“题库”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全国恢复职称评定以来,他先后为校内外申请提职的53位教师审阅论文或专著、写出评语,表现出长者对后辈的关爱和学者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龚人放先生从1950年起就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俄语命题工作。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他又再度被教育部聘为命题组成员,同时担任俄语组组长,为国家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做出了贡献。
       鉴于龚人放先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10月起他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从1952年开始文学翻译时起,龚人放先生就着手收集翻译家的优秀译例,准备编撰一部翻译词典,他的这一设想受到了曹老的赞赏,但十年动乱打乱了他的计划。1985年,已经“古稀”之年的龚人放先生决定重新开始这项工作。他邀请了国内二十几位同行,历时十五年完成了《俄汉文学翻译词典》这一巨著。该词典荣获永乐高131net登录科研成果一等奖、新闻出版总署辞书类二等奖。
       龚人放先生曾在2010年北大俄语系“五四校庆暨恭贺龚人放先生九十五华诞”的会议上发表如下感言:“就生日来说,生日来自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日。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生命。延长生命的新‘花招’就是:不追名,不求利,心态平衡越百岁。”这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敬爱的龚人放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